圖片來源:互聯網
你歹心腸鐵做成/啊呀教人怒更生/你把朝朝暮暮全拋凈/非非是是難名證/糾糾纏纏將人哄/ 你一片狼子心形/假意虛情/龍泉劍怎饒你性命.
這是昆曲《白蛇傳》中《斷橋》這一節(jié)小青的唱詞,說的便是在斷橋上,許仙和白素貞主仆剛剛會面時,小青提著雙劍要當著白素貞的面教訓負心人許仙的故事。這場景有時看起來真的很解氣,尤其是對常常忍受背叛的女人來說,她們更希望這結局像電影《青蛇》一樣,小青一劍殺了許仙。而我要說的是,在這幾天的娛樂事件,完全將此慣常思維顛倒了過來,一個在我們眼中常常扮演弱勢角色的男演員發(fā)了聲明譴責其妻子背叛,而廣大網民呢?像極了小青,立馬揮起"輿論的劍"直刺所謂的"背叛者",恨不得一劍封喉。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且立于此女子身前,不是"憐香惜玉",而是咱們先講講道理,掰扯清楚了,各位看官再下手也不遲。在筆者看來,一件家務事連續(xù)霸占幾天頭條,還上了外媒,這與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推波助瀾脫不了干系。
網絡媒體的突破底線和《天龍八部》中虛竹破佛家三戒的路數一樣,網絡媒體在流量或者點擊率這個"天山童姥"的引誘下,逐漸突破了真實性、客觀性、引領輿論的底線。
首先,王寶強發(fā)布微博的時間很巧妙,在這個時間點上,媒體來不及看馬蓉的反應,就把此消息快速發(fā)布了。做新聞的人都知道,新聞僅僅有一個信息源的信息是不夠的,在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上就顯得不足,很多假新聞、謠言的出現也是出于這樣的原因。這就是突破了"真實"的底線。
其次,有個別媒體在馬蓉還未發(fā)聲,就起了帶"老實人"這個關鍵詞的標題,先入為主的說"老實人"是如何被欺負的,將二人身份做了對比,順便聯系到了王寶強以往塑造的角色上。這樣一個由媒體導演的戲就開演了,男方"被演"武大郎,女方"被演"潘金蓮,順便連不明事實的旁觀者也入了戲,媒體更是在扮演"導演"時演的太逼真,也入了戲,很多媒體口口聲聲要的客觀性全無。"客觀性"關系到媒體所要保持的立場,在這一步里便突破了"客觀"的底線。
更可怕的是,網絡上不斷冒出關于二人孩子的消息、各種所謂的"內幕"被媒體引用報道。筆者認為,媒體的這些行為缺乏求證的過程,就算沒有涉嫌"誣陷",也是"侵犯隱私"吧?這已經與道德底線無關了,是法律問題了吧?最后,再加上一些營銷號的惡意蹭熱度,此事被帶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當中,媒體在這種時候,往往要站出來激濁揚清、引領輿論,不能一味去迎合人們低俗的口味。"激濁揚清、引領輿論"是媒體的重要職責,更是不可或缺的底線,然而這個也同樣被突破了。
行文到此,筆者將媒體所要堅持的底線真實、客觀、引領輿論羅列完畢,看看此事中有幾家媒體能做到?出來走兩步?當媒體的"知情權"脫離了這三條底線后,就變成"知情拳",這"知情拳"簡直和謝遜的七傷拳有一拼:傷人傷己。試想一下,當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若事情不是網絡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公信力就會受到多大的損失?當受眾不相信媒體了,媒體拿什么吃飯?
這一個普通的離婚案件能夠攪動乾坤,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一些媒體所謂的底線,還躺在文件和宣傳口號中。
至于這個離婚案的結果嘛,那是--
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明。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