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鑄就經(jīng)典
多年以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曾經(jīng)寫了一篇略顯沉悶的小說,后來被另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思{改編為情節(jié)老套的劇本,然后又被導演霍華德·霍克斯搬上影幕,沒想到竟然成為不朽的電影作品,這就是:1944年美國電影《江湖俠侶》。
年華易逝,滄海桑田,許多情懷和記憶都已隨風而逝,但電影中有一幕場景深駐影迷心中:
風姿綽約的美女巴考爾,上身斜倚,手指夾著香煙優(yōu)雅地舉到紅唇邊,魅惑地問:“誰有火?”成熟穩(wěn)重的鮑嘉適時地伸出了他的打火機。巴考爾低頭就著打火機點燃了香煙,深吸了一口緩緩吐出煙圈。那一秒鐘,男女雙方心照不宣地一見傾心。
——男女主人公邂逅的這醉人一幕,借助影像的傳播鑄就為經(jīng)典傳之后世。在2008年評選的影史最性感的25對熒幕伴侶中,《江湖俠侶》中的鮑嘉和巴考爾名列第二。
電影中這對癡男怨女第一次接觸是從借火點煙開始的。
時光荏苒,已過去70多年,煙仍舊是男女搭訕的有效媒介。盡管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你碰到一位心儀美女,總不能靠上去就說:“美女,我的iPhone7沒電了,你有充電寶嗎?”那樣多無趣。當然,要整高雅的也不是不行。錢鐘書說了,男女談戀愛最好的理由就是借書——這一借一還可不就交往了兩回嗎?!
不過還是借火點煙這個橋段好。第一,借火點煙暗示兩人都是享受煙草的同道中人,有共同的愛好和語言。第二,點煙的時候拉近彼此的物理距離,進入對方私密個人空間。第三,點煙完一方表示感謝,另一方表示不客氣順其自然開啟聊天模式。第四、第五……(不能再寫了,有教壞年輕小朋友之嫌。)所以,要感謝香煙——成就了多少美麗的邂逅!
煙草的歷史淵源,要追溯到很早以前。1492年哥倫布首次越洋航行中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也讓彼時的文明社會認識了新大陸原住民吸食的神奇的煙草。隨后的五百多年里,煙草隨著戰(zhàn)爭、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傳播到全世界,并攻城略地,強勢進駐人類的肺腑之間。在人類文明史上,煙草的流行無疑是充滿微妙反諷的一個典型:各國政府一方面不斷警告人們吸煙有害健康并采取措施限煙,另一方面又允許大面積種植、加工、銷售煙草。
有關煙草在中國的流傳有多種說法(甚至有人考證煙草起源于中國),但是無可爭議的是自17世紀下半葉開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主政時期,煙草在神州大地得到廣泛普及,并深刻滲透到日常起居及文化生活之中,潤物無聲地影響著國人的思想和身體。
2001年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部神劇,僅憑三個老男人,就撐起了令人驚嘆的收視率。其中的許多情節(jié)都是虛構的,不過紀曉嵐的煙癮大卻是千真萬確,也有經(jīng)典佐證。
清代李伯元所著《南亭筆記》有過類似的記載。說是乾隆皇帝有一次因為嗜煙而咳嗽,后經(jīng)太醫(yī)勸阻不再吸煙而恢復健康,所以乾隆一度曾頒布禁煙令??墒巧頌楹擦值募o曉嵐嗜煙如命,我行我素,有一天紀曉嵐拿著煙斗正在吞云吐霧,飄飄欲仙之時忽聞圣上駕到,倉促之間只好把煙斗塞入靴子,上前迎接圣駕。于是有意思的一幕出現(xiàn)了:平時向首長匯報工作時一向口若懸河的紀曉嵐今天坐立難安、滿頭大汗,而且煙斗燒著靴子開始冒出縷縷白煙??粗砩厦盁煹募o大人,大家都很吃驚,乾隆爺更是納悶:這也不是春晚,難道紀曉嵐要學劉謙表演魔術嗎?又或者是紀曉嵐這廝編纂《四庫全書》時發(fā)現(xiàn)什么武功秘籍之類的,自己偷偷修煉內(nèi)功,以致內(nèi)力爐火純青。最后侍從們?nèi)缗R大敵,采取措施排除險情才搞清楚事情原委。性情中人如乾隆,亦是哭笑不得,命紀曉嵐寫檢討方能過關。紀曉嵐提筆立馬寫就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褲焚,帝退朝曰:‘傷脛乎?不問斗?!倍歼@個時候了還在關心煙斗呢!乾隆哈哈大笑,不僅原諒他,還賜給他一個大煙斗。我一直固執(zhí)地以為:乾隆是喜歡紀曉嵐甚于喜歡和珅的,否則不會容許個性鮮明、風骨傲然、特立獨行的這個文人立于朝堂百官之中。煙草在皇族和士大夫階層的流行由此可見一斑。
二 指間符號
長期以來,嗜好煙草的群體,以伏案工作的文人為甚。近代以來的大文豪,當推魯迅為首。這個地位非他莫屬,其一,小說、雜文、詩歌、翻譯、美術等樣樣精通、出手不凡、威震華夷;其二,文壇領袖氣質天成,對后輩青年才俊,多有培養(yǎng)、幫助和聲援之恩;其三,他是文人中少有的純粹以稿費為收入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僅憑一己之力不僅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而且接濟親友、資助學生。大文豪魯迅留給后世的,除了犀利無比的文字,就是煙不離手的形象!其文風氣勢和風骨為人固然是天縱英才,但是要說這和煙草的熏陶全然無一點關系也不客觀。畢竟生活方式和興趣嗜好,是會對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都產(chǎn)生潛移默化作用的。尤其是對搞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的職業(yè)群體,煙草激發(fā)想象力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當年云南紅塔集團,曾經(jīng)設計過一尊魯迅雕像,手指間夾著一支煙,橫眉冷對。雕像邊的石座上刻道:“他的煙如同他的消瘦、堅毅的臉龐,如同他的文章與筆,這就是他與煙草的共生關系?!?/span>
我們仿佛看到,重重鐵幕之下,黑云壓頂,風口浪尖上的這個思想家,手指間夾著香煙,于煙霧繚繞的書房內(nèi),或思考或寫作或閱讀。思想的火花與燃燒的煙草混合在一起發(fā)酵、融合、升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又能分得清是先生的才思心志苦悶需要一個抒解的出口,還是煙草的能量轉化為先生不朽的思想?!即便有損健康,但煙草無疑和魯迅一生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日本求學起,到登上文壇叱詫風云,至晚年病痛纏身,香煙都一直以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頑強地占據(jù)著魯迅的指間!魯迅身后留下了諸多不朽。世人為再現(xiàn)其風采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影像作品。其中以濮存昕和王志文的演繹最為經(jīng)典。兩者各有千秋,自成一派,相較而言,濮存昕演繹得儒雅高潔灑脫不羈,而王志文的表演則頗得先生的神韻——文明中的生猛、內(nèi)斂中的犀利、憂患中的決絕,盡在舉手投足間,尤其在借助香煙品玩的細節(jié)中栩栩如生。
2005年電影《魯迅》中,影片開始后20分鐘,濮存昕飾演的魯迅和年輕的革命家瞿秋白徹夜長談時,魯迅左手握煙高舉,長長的煙灰掉下來落在身上,然后魯迅右手揮袖由內(nèi)往外掃了兩下……整個過程中,濮存昕飾演的魯迅除了說話的時候有看瞿秋白,其余眼神要么望著遠方作沉思狀,要么注意身上的煙灰,唯獨沒有看向瞿秋白……1953年出生的濮存昕,畢業(yè)于空政話劇團,演話劇出身,語言對白上充滿哲理,細微動作上演繹得那么瀟灑、利落,充滿美感,可就是覺得有點模式化,生活氣息略顯不足。
2014年電影《黃金時代》中,影片開始后的1小時零4分鐘,王志文飾演的魯迅掏出香煙和文學青年蕭軍分享,蕭軍趕緊搶過火柴先為先生點火后再為自己點煙,此時魯迅不僅配合地低下頭吸燃香煙,嗯嗯了兩聲,右手持煙,左手有一個細微的示意“可以了”的動作,而且在魯迅吸了第一口煙后,有一個很自然地看向吸煙的蕭軍的眼神,眼里有欣慰也有愛護……1966年出生的王志文,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是學電影表演出身的,我覺得這里演繹得十分有生活氣息,比起濮存昕飾演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王志文飾演的魯迅更多地表現(xiàn)了對年輕人的“俯首甘為孺子?!薄?/span>
無獨有偶,在2001年電視劇《黑冰》的最后一集開始后的28分鐘,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王志文飾演的高智商毒梟郭小鵬被捕后已經(jīng)難逃一死,但是他的犯罪動機始終是個迷。歷經(jīng)生離死別、冷眼面對眾生世相的郭小鵬,意識到解脫的時刻到了,在向警察要了一支煙點燃之后,深深吸了一口,然后面對蔣雯麗飾演的女警察敞開心扉,慢慢解剖展現(xiàn)自己的過去,回應了眾人的疑問。隨著手指間這根香煙的燃燒耗盡,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此情此景,借助香煙為道具,推動情節(jié)走向高潮,香煙既起到催化劑作用,也充滿了寓意。
三 見仁見智
醫(yī)學科技昌明的今天,吸煙的危害已不容置疑,必須引起重視,但是煙草的提神鎮(zhèn)定、消除疲勞、抑制饑餓、提煉藥物等作用我們也不得不理性對待。一直以來,總有人很喜歡拿煙和酒相提并論,尤其是那些好酒者固執(zhí)己見一廂情愿地認為“煙有害酒有益”,然后再扯上一塊遮羞布——“適量飲酒有利健康”——問題是只要是嗜好酒精的家伙,我就沒見哪個“適量”過!你們哪天見到了,記得引見我認識。對某事物的有無,邏輯學上總是證有易證無難。我們不提倡吸煙,畢竟這是以燃燒生命為代價,但不提倡并不意味著就要反對吸煙,“法無禁止即可為”。沒有違反法律危害他人的情況下,是否吸煙由當事人自主自由決定。偉人如毛澤東者,嗜煙多年,但是1945年8月重慶談判時為了照顧不吸煙的蔣介石,毛澤東克制住自己,硬生生忍著煙癮談笑風生、共商國是。事畢,蔣介石憂心重重,認為以毛澤東煙癮之大卻自制力如此,足見共產(chǎn)黨人意志之堅定。四年之后,“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獅過大江”,中國歷史從此改寫!
對于我來說,煙草不僅在歷史中、在書籍上、在影像里,還密布在身邊私密的空間。盡管我自己沒有吸煙,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父親有吸煙,不僅煙齡長而且煙癮大。作為傳統(tǒng)、本份、忠厚的中國男人,父親1952年生人,經(jīng)歷了文化革命、自然災害、改革開放及至現(xiàn)的各個社會時期,是一個退休教師。今年64歲的父親,煙齡已50多年,這一度令我十分驚訝,也就是說他從少年時代就已開始吸煙了。這當然是離不開舊時代長輩大人的“言傳身教”和身邊親友的“耳濡目染”??梢婇L期以來,煙草作為日常消費品的一個元素,已經(jīng)深深植入國人的生活和文化。難以用一句“吸煙有害健康”,就可以簡單予以取締杜絕!否則你無法解釋在禁煙呼聲日益高漲的現(xiàn)代,為何上世紀萬寶路廣告深入人心、云南紅塔集團強勢崛起、2015年中國煙草上繳財政超過一萬億等等。別人我不知道,父親盡管煙齡長,但其吸煙還是十分克制的,無論對數(shù)量、場合和在場對象,都非常注意,而他只是中國數(shù)億煙民中普通的一個,你能說他不文明不健康嗎?我以前對他吸煙的習慣,曾經(jīng)反對、勸阻、警戒過,甚至在家里聯(lián)合母親、女兒一起發(fā)動過戒煙運動,但是收效甚微,其中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近年來,我一直在反思:當不危及公眾和他人時,個體生命采取何種方式對待這個世界尤其是對待他自己,別人其實是不好干涉的——對三百多年前歐洲有識之士“天賦人權”的呼聲,我們也許并沒有真正理解過。在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一路走過來后,我對許多事的理解今時已不同往日,而今我不再勸父親戒煙,而是提醒他盡量少抽一點、抽好一點,而且出門在外如看到好煙還會為他捎帶一包,甚至偶爾還會為其點煙。點煙時當藍色火苗燃起的那一刻,父子溫情流淌在我倆之間,通過煙火進入父親的肺腑之間。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很愿意接受父親如此體面、有質量的生活方式。這,不是文明的退化,而是人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