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起,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該片充分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整體謀劃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帶領全國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最大紅利,發(fā)展是最大目的。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照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中國 “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年均貢獻率已達30.5%。然而與此同時,投資、出口的拉動力越來越小,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越來越高,資源、環(huán)境的約束越來越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在新的歷史時期,解決當前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挑戰(zhàn),我們也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釋放制度新紅利。而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經進入深水區(qū),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干是不行的。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偉業(yè),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
革除沉疴,從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沖破藩籬,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成立為標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在神州大地壯麗開啟。幾年來,改革步伐不斷加快,改革力度越來越大。諸如“單獨二孩”、廢除勞教、戶籍改革、公車改革等等,多年懸而未決難題開始解題,一些這樣那樣的“硬骨頭”被不動聲色地啃掉,詮釋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改革精神。
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xù)。以“網約車合法”為例,6000多條社會建議、數十次論證會議、七部門聯合立法,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承認網約車合法化國家。網約車合法背后只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切面,隨著惠及民生的改革舉措密集出臺、大力推進,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伴隨著深改組的腳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日漸清晰,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改革也正在集束成為完整的“中國方案”。事實已充分證明:通過民生改革,百姓獲得感越來越多;通過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fā)展更有底氣;通過從嚴治黨,政治上的綠水青山正在形成;通過依法治國,群眾越來越感受到公平正義;通過生態(tài)治理,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金山銀山。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新一輪“改革趕考”,以利益的保障、活力的激發(fā),已經給公眾帶來了秩序感和獲得感?!秾⒏母镞M行到底》就堪為對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權威性的梳理總結,既體現了較強的思想性和理論深度,又講述了人民群眾身邊生動的改革故事。其在展示改革成績的同時,也再次說明: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yè),要富民強國就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再高的山,再長的路,只要鍥而不舍地前進,就有達到目的的那一天。當然,改革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改革,更是啃硬骨頭的改革,需要步調一致,勁往一處使、智往一處謀,需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久久為功,必須堅持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zhí)政方式。更何況全面深化改革四年來,主體框架之型已立,攻堅克難之勢已起,而今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就需要13億多人民同心協力,抓住“最大的機遇”、挖掘“最大的潛力”,以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書寫筑夢路上發(fā)展新答卷。
(作者楊飛 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