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傅雷在《美術名作二十講》中曾言:“今也東西藝術,技術形式既不同,所啟發(fā)之境界復大異,所表白之心靈情操,又有民族性之差別為其基礎?!叭挥捎谑軙r代和條件的限制,傅雷先生的二十講尚未能借助今天日新月異的電腦視頻及聲光電的傳播手段讓人立桿見影地將那些名畫盡收眼底,一攬眾山小。然陳丹青的《局部》將中西畫髓熔為一爐卻做到了。
《局部》借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陳丹青的眼睛、語言、洞察與審視,講述了中西方名畫水墨油彩的一個個細微局部,凸現(xiàn)出一筆筆通常沒有人注意到、但卻描摹精妙的那些古今中外最終成蔚然大觀杰作的細部結構。也正是通過這細部的組合,才最終讓畫作本身的精神內(nèi)核展現(xiàn)了出來。每幅畫所涵蓋的歷史背景與畫家本人的經(jīng)歷亦畫龍點睛,讓觀者借助視頻的掃描身臨其境,觸目感懷。
利用電腦視頻及新媒體的影像方式讓觀者身臨畫境,從畫面的局部輻射到歷史的背景中,陳丹青的《局部》在優(yōu)酷、愛奇藝等視頻上推出,做到了將中西畫髓熔為一爐。據(jù)了解《局部》是陳丹青主持的一檔文化類節(jié)目,節(jié)目旨在“以畫家之眼觀看藝術杰作中為人忽略的局部,講述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生命不同尋常的故事”。與普通的藝術鑒賞類節(jié)目不同,節(jié)目借由陳丹青的眼睛、語言、洞察與審美,講述中西方名畫名中的個中奧秘??催^之后會刮目審之。陳丹青表示,出版機構“理想國”鑒于未來的讀書人越來越少,視頻傳播要跟上來,策劃人策劃了這檔節(jié)目,陳丹青被分配談畫。談畫以畫家之眼觀看藝術杰作,陳丹青用他獨特犀利的語言表達方式、獨到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局部》講述了中西方名畫水墨油彩的一個個細微局部,凸現(xiàn)出一筆筆通常沒有人注意到、但卻描摹精妙的那些古今中外最終成蔚然大觀杰作的細部結構。也正是通過這細部的組合,才最終讓畫作本身的精神內(nèi)核展現(xiàn)了出來。每幅畫所涵蓋的歷史背景與畫家本人的經(jīng)歷亦畫龍點睛,讓觀者借助視頻的掃描身臨其境,觸目感懷。
本身就在畫壇歷練多年,又出過多本藝術人生論著,文字練達的陳丹青用其沉穩(wěn)徐緩的語言表達能力,將那些畫作的風云情結娓娓道來,如同打開了一扇扇美術鑒賞的天窗?!毒植俊饭?jié)目按季劃分,現(xiàn)推出了三季,每季有十七八節(jié),每節(jié)約十分鐘左右。每節(jié)籌選一位在美術史上有起承轉合的畫家進行剖析點評,讓人盡可能濃縮盡那個時代畫家的畫風、風格與品相。而陳丹青在節(jié)目中一再宣稱,他的主要視點是選擇那些通常不被人注意提起又幾近遺忘的出色畫家。因在他看來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稱為繪畫上的文藝復興三杰是不準確的,這多少是受到了當時期美術評論家的誤導,因當時在意大利和歐洲興起的優(yōu)秀有創(chuàng)造力的畫家工匠應該說成有成百上千,單是一座教堂的濕壁畫完成除畫家外還有眾多的裝飾拼接的制作者們。陳丹青以其美術家身份親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及英法和意大利那些博物美術館的經(jīng)歷,對那些浩繁的繪畫和雕塑作品進行了大海撈針式的評頭論足,并將這畫作背后的歷史意義和畫家創(chuàng)作的初衷素寫了一下。如在第一季中他講到中國著名畫家蔣兆和的《流民圖》經(jīng)歷就讓人感慨萬千?!读髅駡D》以日本侵占東三省,民眾流離失所的景象為背景,將當年那一悲慘的圖卷躍然紙上。不知也學過畫的馮小剛《1942年》影片是否也受到了這畫的啟發(fā)。該長卷畫成后,在日偽統(tǒng)治的北京城展出,本就是一個奇跡,這畫當年在眾目具瞻下引起轟動,讓國破家亡的民眾熱淚盈眶,同時也讓日偽當局產(chǎn)生了恐慌,畫也隨之查封沒收,到抗戰(zhàn)結束找回又遺失,幾經(jīng)周折在改革開放后意外尋到破爛的半成品修補好才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同時陳丹青斷定這《流民圖》不遜于畢加索的《戈爾尼卡》,甚至在寫實上比它更具有震撼力。而蔣兆和本人的命運因此畫帶來的磋駝磨難也讓人嘆息。
當然,在陳丹青的講述中也提到了傅雷美術二十講中的喬托、波提切利、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倫勃朗、魯本斯、委拉斯開茲,當然也包括達·芬奇。但他認為達芬奇的風靡世界主要是宣傳和印刷的效應,當肯尼迪出面為《蒙娜麗莎》畫展揭幕,民眾排著隊伍僅限用幾秒的目光觀賞此畫時,這畫已從單純的繪畫作品變成一個指向符號。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二戰(zhàn)中在盟軍飛機的轟炸中,竟然能在教堂的廢墟中安然留存,成為藝術靈魂附體的一個奇跡。同樣的例子,在大地震中,坍塌的教堂穹頂?shù)谋诋?,成為碎石,意大利人災后又一塊塊擷取拼貼好完好如初的重現(xiàn)輝煌,也讓人對意大利民眾虔誠的藝術崇敬之心而折服。意大利修復古跡的手法先進出色,由此可窺見一斑,記得故宮翻修時也曾請過彼國專家來鼎力相助。
但陳丹青《局部》的重點并不在此,他提到了同莫奈、雷諾阿同時期、畫風清新的巴奇耶,正值當年,畫藝日精的他卻因參加了保衛(wèi)共和國的國民自衛(wèi)軍,于1870年11月28日在對普魯士的戰(zhàn)斗中犧牲,時年只有29歲。這種追求內(nèi)心純凈的畫家與其赴湯蹈火的結局似成了反差,若他活到印象派興起的時間段,成就會不可估量。同樣,另一個有些反叛和異端的卡拉瓦喬,逞勇好斗,畫面上的人物神態(tài)肌肉也有著激進的自然主義,在光影的交織襯映下顯示出剛勁有力的張力,被稱為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畫法。他的畫對巴洛克畫派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觀后讓人對那些精準的細部結構產(chǎn)生了某種感官的沖動。遺憾的是這位特立獨行的畫家因生性惹事生非,也英年早逝了,讓人唏噓。美術館中,海邊一個被陳丹青稱為小混球的孩童,在凡高畫筆的涂沫下,雖然眉眼不清,但其鮮活靈動的瞬間卻躍然而出。陳丹青贊嘆道,這才是藝術,凡高所有的畫都展現(xiàn)出了超凡的色彩空間和其中的活力。為此,荷蘭費盡周折,將他的畫盡可能的收集回國,并專門為他蓋起了一座世界上獨以畫家命名的凡高美術館。
《局部》第三季中,陳丹青重點講解了文藝復興時期遍布在意大利各教堂和廳廊中巨型的濕壁畫,這些大多取材于《圣經(jīng)》故事的壁畫,人物眾多,戲劇沖突強,但由于重巖疊嶂到弧頂,許多局部細節(jié)人們尚不易看到,現(xiàn)利用視頻手段攀緣掃視,在體會當年畫家艱辛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那些天使飛過,維納斯示愛,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輪廓情景逼真地浮現(xiàn)在眼前。讓人過目難忘的是,有家修道院醫(yī)院的墻壁和穹頂竟嵌畫著天使醫(yī)生救死扶傷的場景。對此,陳丹青感慨道:見此,他最希望得一場無礙生死的病,借故混在這里住下,然后成天舉目投足去欣賞這些畫,是一種享受。
將意大利教堂里那籠罩四帷的濕壁畫與中國敦煌石窟中的飛天壁畫彩塑進行對比后,陳丹青認為敦煌的藝術品更為飄逸灑脫有靈性。北魏的那些洞窟中的畫像師傅有種天鑄地合不飾雕琢的鬼斧神工,相對照前代或后代的畫家更有渾然天成的原始靈性。
而更讓陳丹青贊嘆的是山西因修建三門峽水庫的蓄水區(qū)而搬遷的永樂宮里保存的《朝元圖》壁畫,這重彩勾填的各路神仙朝圣洪流的闊大壁畫今仍熠熠生輝,多年前這壁畫人物的衣飾飄帶皺褶烘托著眾仙迥異的表情浮現(xiàn)在眼前時就曾一為之震動過。在60多年前的1959年就能將整座宮殿從原址搬遷至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的遷移,陳丹青稱是個了不起的工程,據(jù)了解,為將1000平方公尺的壁畫完好地搬走重建共鋸出了550多塊畫塊,每一塊都劃上記號。再以同樣的鋸法,把牢固地附在墻上的壁畫分出來,使之與墻面分離,然后全部劃上記號,放入墊滿了厚棉胎的木箱中。墻壁、壁畫薄片和其它構件,逐步運到中條山麓,先重嵌宮殿,在墻的內(nèi)壁上新鋪上一層木板,再逐片地將壁畫貼上,最后由畫師將壁畫從加以仔細修飾。這項工程歷經(jīng)5年時間終告完成。這讓人對照著意大利那墜毀教堂頂端壁畫的重現(xiàn)。人們對藝術的崇敬心理,東西方都是一致的。
從永樂宮的璧畫延伸至中國的長卷畫,陳丹青在局部第一季的第一節(jié)中就特別推重北宋晚期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該畫現(xiàn)存故宮博院。用遠小近大的繪畫透視法來切換的話,陳丹青認為中國這些古畫用的是散點透視法,畫的布局松弛有度,是西畫難以達到的境界。徐揚等宮庭畫家畫的康熙、乾隆南巡圖,規(guī)模浩大,人物景觀眾多,今第一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現(xiàn)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第二、第四卷收藏于巴黎Guimet博物館,第三卷現(xiàn)收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六卷現(xiàn)收藏于美國鳳凰城,第七卷現(xiàn)收藏于加拿大Alberta大學。陳丹青所看到的正是在美國大都會看到的那卷,當時他從畫端走到畫尾,邊看邊感嘆,一股復雜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畫的畫家當時要畫多少素村呢?他們怎能將龐大的隊伍與迎來送往的官員民眾的神態(tài)一一描繪出來呢?還有那些馬匹、大象,令人不可思議。中國畫的輝煌就在眼前,這些宮庭畫家一向被專業(yè)人士認為不入流,但實際上他們的成就卓著??登涎矆D總體設計及畫中的山、水、樹、石,人物及牛馬、房屋、舟車等在徐揚、王翚等人的主筆下由供奉內(nèi)廷的多位畫家繪制而成,畫面恢宏,人物逾萬,形形色色,牛馬牲畜過千,姿態(tài)各異,充分展示了康乾南巡時的盛況。這是中國式的古斯塔夫·多雷筆下的“十字軍東征”,軍隊列陣,盔甲刀劍閃燿。俄羅斯畫家蘇里柯夫《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展現(xiàn)的是悲慘充滿殺氣的人物群像,康乾南巡圖則是太平盛事的盛景,包括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都帶有那種閑適而又隨遇而安的生活狀態(tài)。列賓同蘇里柯夫等俄羅斯畫家的畫被西方美術界認為太故事化情節(jié)化。中國的畫則介于兩者之間,吳冠中的風景畫破例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并收藏了他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也足見中國畫作的價值。
多年前在大英博物館見過從河北易縣流落出來的彩塑羅漢像,當時拍了照卻并未在意,現(xiàn)在《局部》的敘述中方知這精美珍貴的代表唐代以來寫實主義最高成就的雕塑,堪稱后人無法企及的宗教美術作品,已全部流散英美法、加拿大、俄羅斯和日本等異域,國內(nèi)早已蕩然無存。頗讓人心痛。梁思成先生20世紀初留美期間在其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及人類學博物館見到了易縣八佛洼所出的一尊三彩羅漢像,后來寫成的名著《中國雕塑史》中這樣評價:“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寫實?!蛉輵B(tài)雍容,……或蹙眉作懇切狀,要之皆各有個性,不徒為空泛虛緲之神像……其妙肖可與羅馬造不亞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最精作品也”。確實也是,這距今1100多年的彩塑不似其他佛像那般粗礪斑駁,而是圓潤光潔,佛像有的還有黑發(fā),形象更神似凡人。陳丹青悲嘆全部流失境外無一留存,實在是件傷心的事。
其實流失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還有山西洪洞縣的《藥師經(jīng)變》壁畫,同易縣羅漢1912年當?shù)毓賳T先故作維護古物態(tài),后又受利益驅使監(jiān)守自盜拱手外人不同的是,這幅畫于元代,長15.2米,高7.52米,畫中端坐著藥師佛,形象地表現(xiàn)了藥師如來及其隨從所在的東方佛教凈土的盛況,距今700多年的歷史的璧掣,竟是寺的僧人當年為維修廟宇以1600元大洋將《藥師經(jīng)變》壁畫賣給兩個美國人,巨幅壁畫被一塊塊從山墻壁上鏟下來,編號裝箱運到美國,后重新按編號拼裝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墻上,這真讓人瞠目結舌。不知當年這寺的僧人怎想的,失去了這壁畫,這寺維修好了還有什么意義呢?《局部》中,陳丹青徘徊在大都會這巨畫前也有一種痛徹心肺的無奈。
由于疫情的原因,宅在家中斷斷續(xù)續(xù)看了陳丹青主講的這《局部》,感覺進入了一個世界美術館的大門,雖說只是蜻蜓點水式的瀏覽了一下,但也多少有了些美術門類的陶冶與熏陶。由于本身對古典音樂就很有鑒賞力的陳丹青,在出版過音樂筆記,音畫對位采用的巴赫,斯卡拉蒂及莫扎特等旋律的襯托,使得《局部》的藝術品位相得益彰。應該說這是部直觀的美術簡史。陳丹青曾編纂襄助木心先生出版過一本文學史,現(xiàn)他又投身到美術史的,三停五眼,先近后遠中,可謂是駕輕就熟的。據(jù)說,有觀者看罷該節(jié)目曾專程去意大利按圖索驥去看過那些濕壁畫。而在冠狀病毒肆虐的疫情中,意大利—梵蒂岡這個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也難幸免,成了歐洲患者和死人最多的國度。看著83歲的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圣彼得廣場孤獨地面對曾有15萬信眾禱告仰望,現(xiàn)變得冷清無人舉行罕見的“降福于羅馬城及世界”活動,深有感慨。面対病毒,人類一切的崇高儀式都顯得蒼白無力。在《局部》第三季的最后一集《工匠》里,陳丹青特剪輯出了這悲劇性的一幕。教皇祈禱結束冠狀病毒大流行,祈禱上帝降福人間,孤鴻的側影令人嘆息。
據(jù)知,有些美術院校已將《局部》當成教材專門放給學生看,效果如何,現(xiàn)還不得知。盡管這片中還存有一些小的瑕疵,但陳丹青以一個昔日美術教授,現(xiàn)在的美學美術教育家面目出現(xiàn)在視頻中,應該說在普極美術教育方面是功德無量的。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