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嶺十年,值得記取和懷念的事有很多,有的溫馨感人,有的發(fā)人深省,有的驚心瞠目,但靜夜閉目思來,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眼前的場景卻是最平淡無奇的盤龍江邊漫步。熟悉的林蔭小徑,繁盛的樹木花草,奔流不息的一江清流,造型各異的跨江橋,還有江邊漫步時構(gòu)思詩文的靈感與情思。因為住在江邊,周末經(jīng)常沿江散步鍛煉身體,往少說也走過幾十次,江邊景致早已諳熟于心。另外,周末散步鍛煉,心態(tài)比較放松,有碧水藍天入目,無營營茍茍亂心,情與景遇,時而逸興遄飛,文思泉涌。我想,這大概是回憶云南往事首先會想到在盤龍江邊漫步的主要原因吧。
盤龍江號稱昆明的母親河,在昆明壩子里自北向南蜿蜒百余公里,最后注入滇池。明清時期,昆明雖是省城,但城很小,盤龍江是從東城墻外流過的。民國時期著名的“云南王”龍云在城外的盤龍江東側(cè)建了自己的別墅,并按易經(jīng)后天八卦“東方曰震”的說法,定名震莊(現(xiàn)在是有“昆明釣魚臺”之稱的省政府迎賓館)。那時江兩邊都是農(nóng)田村莊,稱母親河可以說是實至名歸。新中國成立后,昆明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盤龍江逐漸變成了昆明市區(qū)內(nèi)一條不起眼的河渠。特別是貴昆鐵路通車前,在盤龍江東側(cè)修了昆明火車站,取“坐上火車去北京”之意,把從火車站向北的大路命名為北京路,現(xiàn)在的北京路早已成為昆明中心城區(qū)的南北主干道,西邊不遠處的盤龍江兩側(cè)也早已是高樓林立。江本來就不寬,夾在昆明中心城區(qū)高樓間就更不起眼,外地來的游客絕大多數(shù)根本沒有聽說過盤龍江。但是,盤龍江畢竟承載著很多老昆明特殊的記憶與情感,具有特殊的意義。前些年,市政府下大力氣整治沿江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在,一條濱江綠色廊帶已經(jīng)成形,特別是從北二環(huán)往北一直到昆明瀑布公園,長十幾公里、寬幾十米的江邊公園,已成為很多市民日常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我經(jīng)常漫步的就是其中從霖雨路到灃源路之間的濱江綠帶。
(盤龍江 董保同 攝)
漫步江邊,穿行在密樹繁花之間,是一種悅目怡心的身心享受??拷叄瑤着鸥叽蟮蔫駱湔谔毂稳?。江右岸,幾十米寬的公園里精心栽種了各種綠植,有南方常見的樟樹、榕樹、天竺桂、棕櫚,也有山茶、滇樸、銀杏,比較窄的江左岸也栽了幾排楓樹、李樹、云南櫻和柳樹等。十年樹木,隨著小樹逐漸長大,在公園散步已基本上曬不到太陽,偶爾遇到小雨,還可以在樹下暫避一時。昆明是春城更是花城,四季常綠,處處花開,特別是在北方冰天雪地、寒風(fēng)凜冽之時,昆明仍是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這種反差十分強烈。記得剛搬到北市區(qū)時已是年底,十二月的江邊,銀杏樹還沒有完全落葉,仍是滿樹金黃,旁邊紅艷艷的櫻花、潔白的玉蘭已經(jīng)綻放,隔江望去,櫻花似火如霞,玉蘭如白鴿滿樹,煞是好看。我隨手拍了幾張,發(fā)到朋友圈,引來北京、上海的朋友羨慕不已。云南櫻花品種很多,著名的圓通櫻潮盛花期是在三月份,所以在盤龍江邊有好幾個月可以看到櫻花。山茶花是云南特色,江邊公園里也種了不少,花開時經(jīng)常有人來拍照。初春時節(jié)李樹花開,爛漫的海棠、桃花也來湊趣,更是熱鬧,只是李樹花期不長,花謝不久就會結(jié)出許多小小的果子,快成熟時,樹下的草坪中、人行道上落的遍地都是。到了秋天,紅色的楓葉、金黃的銀杏,色彩斑斕,更是江邊的標配。昆明沒有霧霾,漫步在四季常綠的江邊,靜看藍天碧水,云卷云舒,現(xiàn)在回想起來,雖只是一種觸手可及的平凡幸福,卻也彌足珍貴,值得珍惜和回味。
(盤龍江畔 董保同 攝)
在江邊漫步,目光和思緒肯定離不開這一江碧水。江面不寬,不會讓人產(chǎn)生天地蒼茫、“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但水因流動而清澈,城因江流而靈動,很多人喜歡在江邊休閑鍛煉,可能也是因為在這里可以體會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與活力。盤龍江水很清,水位低時,可以清楚看到江底碧綠的水草隨波搖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盤龍江里流淌的是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從曲靖德澤水庫引來的清水。在省政府工作時,我專門到德澤水庫和干河提水泵站實地考察過。四臺巨大的抽水機把水從水庫提到220多米高的蓄水池,水順著渡槽、隧洞自流上百公里到昆明的松華壩水庫,再借盤龍江河道注入滇池。這一補水工程總投資84億多元,每年可以將近6億方清水注入滇池,4臺水泵總電功率9萬千瓦,年耗電量6~7億度,每年光電費就要花近4億元,成本是很高的。在江邊漫步,時常會想起干河泵站抽水機的轟鳴聲,有時甚至?xí)X得,江里日夜流淌的不僅僅是清水,似乎是白花花的銀子。水進入盤龍江前還有12米的落差,市里利用這一落差修了幾百米寬的瀑布,現(xiàn)在,這里成了昆明瀑布公園,據(jù)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瀑布公園。每到節(jié)假日瀑布公園人頭攢動,已成為昆明一處新的城市景觀。我身體狀態(tài)比較好時,常從霖雨橋走一萬余步一直走到瀑布公園,但再走回來就比較累了,往往要坐公交車回家,甚至要請朋友開車來接我。
(跨江橋 董保同 攝)
從霖雨路到灃源路,七座造型各異的跨江橋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給江邊漫步憑添了不少樂趣。最中間一座是幾十年前修的人行拱橋,我稱之為“萬歲橋”,拱上橋面用紅磚砌起,橋面已有些殘破,朝陽一面可以看到兩排字,上面是“偉大的領(lǐng)”,下面是“毛主席萬”,領(lǐng)袖的袖字和萬歲的歲字都已經(jīng)剝落了。橋面比較平坦,江邊的群眾特別是老年人還經(jīng)常走。最漂亮的是最北頭的魚龍橋,那是一座上承式鋼筋混凝土人行拱橋,裝飾成石拱橋形式,橋拱很高,矢跨比為1比4,遠遠望去象一道飛虹橫跨盤龍江,從橋頭向橋上望,橋上的人好象從天上走下來的。小朋友們喜歡爬上爬下,偶爾還會看到費力推著自行車過橋的。其他橋都是可以過汽車的,翠龍橋人行道采用提籃式設(shè)計,飛龍橋采用單側(cè)斜拉式,遠望有展翅欲飛之勢,蟠龍橋則是中承式無鉸拱橋,半圓型圓拱很象公園充滿氣的氣囊,很是搶眼。巨龍橋和升龍橋造型倒是平淡無奇,默默承載著過橋的車流和行人。開始時,七座橋的名稱記不住,經(jīng)常搞混淆,后來走得多了慢慢也就記住了。有時我會想,如果管理者再多一點文化情趣,完全可以把這些橋名的頭一個字湊成一句名詩,就象用金庸小說名字可以湊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樣或許可以給行人增添不少新的樂趣呢。
漫步江邊,心情比較放松,綠樹成蔭,碧水藍天,情與景遇,時常會催發(fā)寫詩撰文的靈感與沖動。記得有個周末,順手拿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去散步,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部詩選按五古、七古、樂府、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分類,每類都是哪一首詩開篇的?遂駐足開卷查找,發(fā)現(xiàn)有張九齡的《感遇》,唐玄宗的《經(jīng)魯祭孔子而嘆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崔顥的《黃鶴樓》,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王維的《鹿柴》,既有皇帝、賢臣的作品,政治正確,又有膾炙人口的名篇,雅俗共賞,難為選編者煞費苦心?;氐郊?,一篇 <唐詩三百首排序雜議> 就一氣呵成了。后來,在江邊散步時構(gòu)思詩文慢慢成為一種習(xí)慣,經(jīng)常是兩個小時走下來,一篇詩文腹稿已經(jīng)完成,回到家中一揮而就。比如,《我印象中的胡濟民先生》、《雪泥鴻爪,大師風(fēng)范》、《國慶漫憶》等,都是在江邊漫步時構(gòu)思的。 唐詩三百首排序雜議>
當然,心曠神怡的江邊漫步也時常會被碌碌人生瑣事所干擾。有時候,會突然接到同事的電話,正在洽談的某某招商項目又遇到難題了,某某單位又有人去上訪了,等等。還有一次鍛煉身體時,突然收到一個信息,某某省領(lǐng)導(dǎo)出事了,當時腦海中一下子一片空白,那位在臺上十分高調(diào)干事反腐的領(lǐng)導(dǎo)居然是腐敗分子,真是讓人顛覆三觀!
我流連忘返的這條江邊綠色廊帶,只是云南近年快速發(fā)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修一條城市綠色廊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甚至可以說只是一件改善城市人居環(huán)境的小事,但卻是能實實在在增加老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實事。雖然不知道綠色廊帶是誰設(shè)計施工的,那些造型各異的橋是誰修筑的,但我對我們這個時代充滿感激,對付出過辛勞與心血的勞動者充滿感激。盤龍江邊漫步給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憶,這篇小文也可以算作我對我們這個時代和對為時代進步作出貢獻的勞動者一篇真摯的禮贊。
離開云南之時,看到云南朋友們特別是曲靖干部群眾在網(wǎng)上的留言,我內(nèi)心充滿感動與感恩。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云嶺十年,我盡自己所能為云南為昆明為曲靖盡過一點綿薄之力,捫心自問,于社會貢獻有限,于內(nèi)心收獲巨大。但只要真心為群眾盡心盡力做過點好事,群眾都不會忘記,都會給予肯定。廣大群眾的信任與期待永遠是激勵我們前行的不竭動力。云嶺十年,盤龍江邊留下過我的身影,云嶺大地留下過我的足跡。這里有宜人的氣候,美麗的環(huán)境,善良的邊疆各民族群眾,還有我熟悉的朋友們。希望以后有機會來云南出差旅行,再到盤龍江邊漫步,與朋友們一起見證、樂享七彩云南美好的未來。
謹以此文,獻給美麗的云嶺大地和所有熱愛云南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