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史詩紀錄片《中國》是由湖南衛(wèi)視創(chuàng)作,匯聚國內(nèi)頂級紀錄片制作力量,耗時5年之久,自2020年12月7日在湖南衛(wèi)視、芒果TV雙平臺開播以來,《中國》第一季以十二集(每集50分鐘)的體量持續(xù)引發(fā)社會強烈反響。截至2021年1月中旬收官,豆瓣評分8.6,話題量過億。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該片被列為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chuàng)意選題,以及湖南衛(wèi)視“2020年重點紀錄片項目”。該片以電影級品質(zhì)、獨特新穎的視角,弘揚中國文化數(shù)千年之精髓,呈現(xiàn)出一個氣勢恢宏的史詩中國。
一、全新視角,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那些偉大的人、那些偉大的思想、那些延綿千年的記憶、那些自始而終的堅定。他們,共同組成了《中國》”。這部作品將帶領觀眾觸摸五千年華夏之歲月悠長、文化綿延。大型紀錄片《中國》視角獨特新穎,不忘來路,始知歸處,梳理漫漫來時路,是為了走好今天和未來的路。《中國》以當代人的視角回望歷史,思考漫長的中國史文化如何影響了今天的中國和中國人,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探索偉大復興夢是從何而來,通過再現(xiàn)歷史中的中國人如何筑夢、追夢、圓夢,引領當代人特別是當代青年未來的逐夢之路。
《中國》第一季從春秋到盛唐其實就是講述了“大一統(tǒng)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弱化戰(zhàn)爭內(nèi)斗,強化了思想與國家制度。貌似選取了一個個散點式的人物,但其實是由一條強大的歷史邏輯貫穿。《中國》第一季十二集便容納了由夏商周到隋唐的一千年歷史。第一集《春秋》更替,天地萬物與人生思考爆發(fā)了宏大的軸心時代。第二集《眾聲》喧嘩,百家爭鳴磨礪了各種思想的睿智光芒。第三集《洪流》滾滾,法家的利器脫穎而出助推了一個強悍鐵血的新國家。第四集《一統(tǒng)》江山,郡縣制開創(chuàng)了治理超大型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的先河。第五集《天下》秩序,獨尊儒術讓社會的運行平穩(wěn)有度秩序井然。第六集《視野》遼闊,開疆拓土成就了貿(mào)易通道上的文明交流。第七集《南渡》衣冠,只為了山不轉水轉的漢家中原延續(xù)傳承。第八集《融合》血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華夏進步的基因。第九集《佛變》當?shù)?,獨辟蹊徑,探索治國管理的新理念。第十集《關隴》雄風,席卷廣袤北方大地,淬煉堅韌鋼鐵意志。第十一集《基業(yè)》重鑄,呼喚華夏文明的榮光昔日重來。第十二集《盛世》華章,旨在讓萬千百姓過上從容富庶的好日子。該片在全景視野下,以意識形態(tài)與國家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并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xiàn)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讓當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在影像中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二、擷取華夏歷史切面敘事,典型人物折射中國各個時代
不同于以往歷史類紀錄片,《中國》并不著眼于特定的朝代或特定的某位歷史人物,而是在中國文化自身的脈絡性與連貫性上找到“刺點”,挖掘各時期主要的人物與事件,不斷采擷華夏往事的生動切面,并從中梳理出中華千年文化的歷史走向——這似乎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文明歷程的一種終極探尋:“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過怎樣的路?”紀錄片《中國》精準對歷史切面的捕捉與細節(jié)把控。 例如第一集的核心主角孔子。作為中國思想體系中儒教一派的開創(chuàng)人,孔子在春秋時期并沒有受到各國君主重用,但他的儒學思想深刻影響了后世中國幾千年,因此《中國》以一整集闡述孔子生平是有其依據(jù)的。深入探索孔子生命的每一個切面,也是對整個中國早期思想形成狀況的概覽。而有的人物雖不如孔圣人影響深遠,但片中也觀照譬如秦朝宰相李斯,李斯協(xié)助秦始皇經(jīng)略天下,對秦朝的建立做出重大貢獻。他參與制定秦朝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一生與秦朝的興衰史緊密相依,紀錄片《中國》對這樣歷史作用突出的人物也詳細展現(xiàn)。要在有限篇幅展示中華民族的輝煌往昔,同時也給觀眾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每集必須有核心人物,這部片子在篩選歷史人物與事件時,顯然充分考慮了所選素材的典型性與合理性,以最主要的人物來串聯(lián)起大時代的變遷,內(nèi)容也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思想史變遷等多個面向。是電視版的中國歷史大百科全書。
三、創(chuàng)新電視表達,慢鏡頭詮釋寫意美學,視覺聲效高度還原古風古韻
為拉近觀眾與歷史人物的距離,《中國》采用了歷史場景重現(xiàn)的表達手法。通過場景模擬、角色出演、風光烘托、去劇情化等呈現(xiàn)方式,既能講清楚來龍去脈,又能還原一種古韻悠長的史詩氛圍。開篇所提到的孔子老子真誠談話的場景,即是《中國》第一集開頭的一出情景演繹,整段沒有一句臺詞,卻通過豐富的電影語言、扎實的表演、精準的走位與鏡頭調(diào)度來娓娓敘事,讓觀眾沉浸到歷史風韻里,于無聲中,心領神會。全片采用了影視劇或紀錄片中不常見的升格拍攝,以慢鏡頭表現(xiàn)人物行為與情態(tài)。徐徐緩緩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觀眾,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與現(xiàn)代氛圍截然不同的古老中國。慢鏡頭所營造的疏離感與他者視角,也讓觀眾跳脫出熟悉的中國歷史語境,以一種新奇的眼光重新打量華夏文明的淵源與脈絡。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慢”并不等同于拖沓,嚴格來講這是一部節(jié)奏較快的歷史紀錄片,五十分鐘就講完了孔子從青澀到暮年的一生,十二集便容納了由夏商周到隋唐的一千年歷史。
大型紀錄片《中國》制作精良,匯聚國內(nèi)頂級紀錄片制作力量,耗時5年之久。作為一部重視情景與氛圍烘托的歷史紀錄片,《中國》有其鮮明獨到的古典美學。利用畫面構圖和光影氛圍,攝制出電影級的畫面,幾乎每一幀場景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攝影作品。大量的畫面留白與沉靜古雅的色調(diào)令人瞬間回歸到那個遙遠而緩慢的時代,精巧細膩的構圖更是展現(xiàn)了極具古典特色的中國寫意美。從播后的各方反饋來看,該片實現(xiàn)了“不僅好看、好聽、好懂,還有美輪美奐的意象表達”的創(chuàng)作目的。
觸摸傳承密碼,增強文化自信?!吨袊酚脟H化紀錄片語言,用十二集“重現(xiàn)”影像回望了歷史長河中關鍵與日常的瞬間,其獨特的美學風格、差異化的視覺表達、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無不在向觀眾傳遞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該片生動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彰顯其當代價值與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以前衛(wèi)的影像傳播手段讓人們有更多機會走近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在潤物無聲間涵養(yǎng)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近年來中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高峰代表作和時代精品。(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