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南聯(lián)大“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為題材的紀錄電影《九零后》于5月29日全國院線上映。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攝制,云南潤視榮光影業(yè)出品,騰訊影業(yè)、嗶哩嗶哩影業(yè)、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云集將來、云南金彩視界影業(yè)和上海大象伙伴影業(yè)聯(lián)合出品,引發(fā)熱烈反響。
一、以“青春”作為切入點,彰顯 “剛毅堅卓”精神,藝術呈現(xiàn)聯(lián)大學子成長為時代棟梁。
電影叫《九零后》,其實是一語雙關,這些西南聯(lián)大的校友們都是思想界各個領域的大師,他們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著“九零后”一般的純粹和激情。98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100周歲的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沖,99歲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106歲的《讓子彈飛》原著作家馬識途……16位平均年齡超過96歲的長者,以親歷者的身份和視角,帶領觀眾通過大銀幕重返西南聯(lián)大,為我們描繪了那段燃情歲月。
西南聯(lián)大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與傳奇。1937年,日軍侵華,南開、清華、北大三校南遷,在昆明組建“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一時學者云集,人才輩出。這所僅僅存續(xù)了八年的大學,為中國培養(yǎng)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
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的品質是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群體與國家民族患難與共的縮影,在簡陋的茅草房中上課,在擁擠床鋪上忍受臭蟲噬咬的瘙癢,在日本飛機轟炸下“跑警報”,在松林里、小山邊上,土壩上西南聯(lián)大師生在一起辯論,爭得臉紅耳赤;在曠野樹下,風華正茂的楊振寧和鄧稼先一起朗讀《吊古戰(zhàn)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
時代因素與天才匯聚,綜合成就了西南聯(lián)大。聞一多、陳寅恪、吳大猷等一代杰出大師們的指點,朱光亞、鄧稼先、李政道、楊振寧、汪曾祺、許淵沖等莘莘學子們的才華加勤奮不可或缺,但抗戰(zhàn)帶來的時不我待的緊張感,逼迫師生們在思想和行動上刻不容緩地前行,“愛國、民主、科學”,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影片揭示,中國共產黨為發(fā)揚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精神起到關鍵作用。黨組織不斷發(fā)展壯大。“一二·一”運動就是在西南聯(lián)大地下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這也是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繼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之后的第三個里程碑。八年中有15位師生為了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有10名是中共黨員。
西南聯(lián)大,改變了學子們一生。物理系的葉企孫老師和吳大猷老師破格推薦幾位優(yōu)秀學生出國留學。吳大猷先生還特地為了朱光亞、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等,留學的青年學子開了一門量子力學課。楊振寧、李政道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華裔學者。獲獎后,影片以旁白的形式念誦了兩人不約而同寫給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恩師吳大猷的信,感謝大猷老師給予的教誨和方向,奠定了他們后來科學研究的基礎。字里行間,情真意切。
學子們從西南聯(lián)大走向世界,又從世界回到中國回到百廢待興的故鄉(xiāng)。新中國成立,留學美國的朱光亞發(fā)出給留學青年的公開信,號召大家報效祖國。從1949年8月到1956年10月2290位海外留學生從世界各地回歸祖國。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為了國防建設,甘愿做無名英雄。朱光亞35歲時受命擔任中國研制核武器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在兩彈的研制中是科技眾帥之帥。他對自己的成就和貢獻,從來只字不提……
這群聯(lián)大學子“90后”,用自己的堅守和偉大的成就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和精神坐標。
二、真情“口述”還原感人故事,人物刻畫細膩、立體、鮮活,知識分子的風骨呼之欲出。
影片是以楊苡 (98歲/2017年 翻譯家 詩人)口述開始:“我的命不好,因為我沒有爸爸。我的父親是1919年去世的,就是我生下那年去世的……”非常個人化的敘述,一下子抓住了人心。
影片刻畫了這位知識女性淡泊名利卻睿智洞察世間一切,感情細膩,時刻做最好的自己。她回憶了自己的暗戀,更回憶了聯(lián)大時的烽火歲月,丈夫趙瑞蕻離世20年了,她已習慣獨立,堅持翻譯和寫作。她說,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每一天一定要做得最好。
《九零后》用西南聯(lián)大學子個體生命的角度進行敘事,拉近了和當下年輕人的心理距離,甚至產生了共情,在心靈上產生情感共振。
山河淪落處,群星閃耀時。影片刻畫了西南聯(lián)大一群老師高山仰止的卻樸實可愛形象。吳大猷在教室的角落放著買菜的籃子;陳寅恪上課時閉目滔滔不絕的旁征博引;周培源一早起來去給馬洗澡;傅斯年、朱自清和費孝通和學生們一樣跑警報;羅庸講杜詩時的抬目遠眺:“你們看,窗外就是長安,就是終南山!”聞一多登臺振臂講演:“威脅和平的槍聲,就在我們頭頂!發(fā)動內戰(zhàn)的人,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絕不能容忍這樣的暴行,我們要把反內戰(zhàn)的工作堅決進行下去!勇敢的人,不要怕!”1946年7月15日,最后一次講演后,聞一多被特務槍殺于昆明街頭……
其次,刻畫了西南聯(lián)大學子的精神底色。鄧稼先在西南聯(lián)大上學時,以pure這個詞來律己,因他比同學要年幼幾歲,又長著一張娃娃臉,后來大家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pure。就是純粹、純凈的意思。影片似以“pure”(純粹)一詞概括了西南聯(lián)大這一代學人的底色。忠于內心,永葆信仰,讓他們擁有無懼時間的精神力量,永遠保存著面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情。
作為中國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鄧稼先做出了巨大貢獻,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為什么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六七年時間,而我們只用了兩年時間?稼先用他那頑皮的一笑回答了這一問題。鏡頭長長定格了他頑皮的一笑??蓯鄣男θ?,令人難忘。鄧稼先因輻射患癌癥,盡管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病痛無情地折磨著他,但他依然心系國家核事業(yè)的發(fā)展,癡心無悔!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yè),須人杰”,這不僅是聯(lián)大校歌,也是學子的人生坐標。兩彈一星功勛、中國科學院院士、衛(wèi)星與返回技術專家王希季揮著手說“我就是想做一個人杰,能夠為抗戰(zhàn)出力,能夠為建設出力,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能夠為富國強軍出力。”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聯(lián)大學子、焊接工程專家潘際鑾,回憶把第一條高鐵做出來的情景,“那時一共焊了3800個頭?,F(xiàn)在焊了多少呢,焊了84萬個頭,因為全國一共22000公里的高鐵,都焊起來了?!彼邪l(fā)整套焊接鋼軌工藝是全世界第一。他激動地說,活著就要做大事,“所謂重要的大事,就是對國家,或者對工程有貢獻的事。越是難的題目我越想做。難,你做成功了才有意義!”
謙遜、含蓄、靦腆。馬識途,當年是黨員骨干,1941年秋,轉移往云南昆明;他將高中畢業(yè)證書的馬千木添一筆改名馬千禾,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先后在外文系、中文系學習4年,擔任西南聯(lián)大黨支部書記,從事學生運動。他如今著作等身,成為著名的作家。在鏡頭前,他像個憨厚的孩子,沉浸在回憶中。
2010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首位亞洲獲得者許淵沖,身居陋室,筆耕不輟,臉幾乎貼在電腦上,百歲之年,每天要寫1000多字。鏡頭中他最率真,他提到同學巫寧坤的時候,會很凡爾賽地說,他法文不行,70多分,我99呀!問他佩服誰,他會說楊振寧啊,英文比我還高一分吶! 活脫脫一個單純可愛的形象!
的確,一個pure字,16位從西南聯(lián)大走來的“90后”,天賦異稟和天道酬勤都在靜水流深中得以展現(xiàn)。
三、搶救式的采訪,多元的美學追求,詩意的視聽表達,打造典藏精品。
《九零后》記錄本身,也是“搶救式”的,與時間賽跑。紀錄片中出鏡的聯(lián)大學子,平均年齡已經96歲,每一次記錄都可能是最后一次。而在《九零后》制作期間,就又有多位老人猝然長逝。就在剛剛,許淵沖大師也走了,影片中最頑皮可愛的“老小孩”,永遠定格在鏡頭中。紀錄片的影像由此具備歷史“活化石”的意義。
結構上,以少勝多,展現(xiàn)精華,將繁雜的題材和內容處理得恰到好處,從個體命運觀照西南聯(lián)大宏大主題,“我始終覺得,把個體生命故事講好了,一段歷史才顯得豐滿和立體,它的傳播才有價值,才會讓人感受到一種美感,這個美不是視覺上的美麗,里面有傷痛、有惋惜,有時候甚至有憤怒,呈現(xiàn)的是一種多元的美感?!薄獙а?制片人徐蓓說。
國際視角和多元的文化兼容并蓄,代入感極強,《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當我們年輕時》),這成了紀錄片《九零后》的英文名。國際通行的敘事手法不僅吸引了國內觀眾,也讓全球觀眾產生了濃厚興趣。片中既有故事,又有云南多彩的梯田,江西九江廬山的云霧,揚州彩衣巷的煙火……伴隨情節(jié)合理出現(xiàn),構成一種跨時光的對話,天地亙古遼遠,其間或硝煙烽火或和平寧靜,反差對比很有張力。臺灣著名音樂人范宗沛將《松花江上》的旋律做了不同樂器的變奏呈現(xiàn),為該片賦予了或舒緩悠揚或哀婉動人的氛圍。
制作精良,視聽表達唯美,并以詩意貫徹始終。如繆弘犧牲的這個段落,令很多觀眾動容??姾牒退母绺缈娭性?942年憤然離開了任偽職的父親,考上聯(lián)大,之后兄弟二人皆投筆從戎,參軍抗日。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11天,19歲的繆弘沖上戰(zhàn)場,以身殉國。全校師生深陷悲痛之中,影片展示了繆弘的詩句,而此處,環(huán)境聲消失了,炮聲被推到極遠的背景里,大提琴緩慢地消失。黑畫面持續(xù)了12秒之久,直到一根火柴點燃了一根紅燭,寓意深刻。接下來出現(xiàn)詩人同學李廣田的詩作旁白,悲憤鏗鏘,催人淚下。
《西南聯(lián)大》曾創(chuàng)造了豆瓣評分9.4的炸裂級口碑,作為姊妹篇,《九零后》又贏得好評如潮。云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羅杰、原中國青報黨組書記、總編輯、社長陳小川、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俞虹等都給予了高度贊揚,認為是近年來人文紀錄片的精品,具有非常高典藏價值。
以史為鏡,可以明志?!毒帕愫蟆芳缺憩F(xiàn)西南聯(lián)大的“魂”,又鑄就起國家的“魂”、民族的“魂”與時代的“魂”,實現(xiàn)了跨越年代的靈魂與當代青年的精神碰撞。這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青春禮贊,是知識分子錚錚鐵骨的傳記,是民族精神的豐碑,表達了個體價值與國家命運之間共鳴,激勵當今青年一代珍惜眼前,擯棄“平躺”,堅持學習、不斷進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王永利)